25
2015
09

空调水系统设计与施工经验总结

近年来,本人相继参加了德州几个大型电子厂房空调水系统的二次设计及施工。我总结了一些空调水系统施工和设计的切身体会,或是经验或是教训,还有一些是自己想到的和看到的,一起列在这里,请大家指正。 
一. 设备间面积及层高与管路布置原则 
随着智能建筑及建筑功能的发展,设备布置所需的空间越来越受限制了。设备间的管路管线只有认真合理的进行空间管理,才能节省空间,并避免不必要的返工。 
设备层布置原则:20层以内的高层建筑:宜在上部或下部设一个设备层 
30层以内的高层建筑:宜在上部和下部设两个设备层 
30层以上超高层建筑:宜在上、中、下分别设设备层 
生产厂房宜在其周边辅房内设空调设备,冷水机组及锅炉房等设备宜设在独立的建筑内。 
设备层内管道布置原则:离地 h≤2.0 m  布置空调设备,水泵等 
h=2.5~3.0 m  布置冷、热水管道 
h=3.6~4.6 m   布置空调通风管道 
h 〉4.6 m   布置电线电缆 
设备层层高概略: 
建筑面积(m2) 设备层层高(m) 建筑面积(m2) 设备层层高(m) 
1000                      4.0                        15000                      5.5 
3000                      4.5                        20000                      6.0 
5000                      4.5                        25000                      6.0 
10000                    5.0                        30000                      6.5 
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因为机房空间不够或管线布置不合理,导致没有空调水阀组的安装位置,阀门装设过高,不便操作。 
二.水泵选择与安装 
在设计空调水系统时应进行必要的水力计算,根据设计流量计算出在该流量下管路的阻力,以确保选用水泵的扬程合理。在对流量和扬程乘以一定的安全裕量后,进行水泵的选择。有些设计人员未进行设计计算,认为扬程大一些保险,导致所选择的水泵不能满足要求,或者造成运行费用增加,甚至水泵不能正常工作。 
一般工程项目中配置的冷水机组都在2至4台之间,对于规模很大的工程项目,甚至需要5台以上的冷水机组并联工作。制冷站内的主机与水泵的匹配一般来说是一机对一泵,以保证冷水机组的水流量及正常运行,因此,目前我国空调水系统大多为有2台或2台以上水泵并联的定流量系统或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空调设计时,都是按最大负荷情况来进行设备选择以保证最不利情况时的需要。在循环水泵采用并联运行方式时,选择水泵一定要按管路特性与水泵并联特性曲线进行选型计算。选型时,除应注意水泵在设计工况时的性能参数外,还应关注水泵的特性曲线,尽量选择特性曲线陡的水泵并联工作。运行人员应注意工况转换时对阀门的调节。 
很多空调设计都是冬夏两用的,即随着季节的变化,为盘管供应冷水或热水。冬季热负荷一般比夏季冷负荷小,且空调水系统供回水温差夏季一般取5℃,冬季取10℃,根据空调水系统循环流量计算公式G=0.86Q/ΔT(式中Q为空调负荷KW,ΔT为水系统温差℃,G为水系统循环流量m3/h),则夏季空调循环水流量将是冬季的2-3倍。所以水泵应根据夏季工况参数选型。 
水泵安装时,其进出水口均应安装金属软接或橡胶软接,以减小振动对管路的影响,并保护水泵。重量大于300kg的水泵应安装惯性基础和减震器。惯性基础一般用型钢框架内填混凝土(C30)制作。惯性基础的重量一般为水泵自重的1.5—2倍。减震器应根据惯性基础重量和水泵重量并考虑水泵的动载荷选取。此外还应在水泵惯性基础上安装水平限位装置。 
水泵出口声响异常,一般是系统阻力太大,导致系统缺水来引起的。 
解决方法:1. 再开启一台水泵。运行两台水泵时,异响消失。 
2. 适当关小泵出口阀门,异响消失。 
3.泵前过滤器太脏,吸不上水,拆洗过滤器。 
4.系统排气,减小系统阻力。 
三.冷冻水系统设计与施工 
1.系统冷冻水(或盐水)流量估算0.14~0.20L/S (0.25~0.40L/S)/冷吨。1RT=3516.91W。 
2.冷冻水系统的补水量(膨胀水箱) 
水箱容积计算: Vb=a△tVs m3 
Vb—膨胀水箱有效容积(即从信号管到溢流管之间高差内的容积)m3 
a —水的体积膨胀系数,a=0.0006 L/℃ 
△t—最大的水温变化值 ℃ 
Vs—系统内的水容量 m3,即系统中管道和设备内总容水量 
3.冷冻水系统流速规定 
DN100及以上管道:2.0m/s~3.0m/s 
DN80~DN100管道:1.0m/s~2.0m/s 
DN40~DN80 管道: 1.0m/s 左右 
DN40以下管道: 1.0m/s以下 
无论如何,冷冻水系统管路的流速不应大于3.0m/s。 
系统运行时或刚开机时,水中不可避免混有空气,所以系统管路上应根据管径安装自动放气阀。特别要注意立管顶端最易积聚空气,阻碍冷冻水正常流动,必须安装自动放气阀。为便于维修,在过滤器及控制阀处应设置旁通管,在水泵的进出口处,系统最低点和局部低点应设排水阀。 
生产厂房内冷冻水系统如果系统较大,末端设备较多时,建议采用同程式系统。既可以避免安装多级平衡阀,节约成本,又容易达到水力平衡。 
冷冻水系统管路多采用焊接,焊渣等杂物非常容易掉到管道内,堵塞过滤器或盘管。所以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管路清洗,清洗时应敲打管路,除去附着在管内壁的焊渣等杂物。系统初次运行一周后应清洗过滤器。空调水管路焊接应该用氩弧焊打底,电焊盖面。因为氩弧焊打底不会出现焊渣,且焊缝致密,不易渗漏。 
冷冻水系统初次运行时,应先打开供水阀,待系统充满水后,再打开回水阀,以利于去除管路的杂质,防止进入盘管。 
四. 冷却水系统设计与施工 
制冷机冷却水量估算表 
活塞式制冷机(t/kw) 0.215 
离心式制冷机(t/kw) 0.258 
吸收式制冷机(t/kw) 0.3 
螺杆式制冷机(t/kw) 0.193~0.322 
冷却塔的选择: 
1. 现在一般中央空调工程使用较多的是低噪声或超低噪声型玻璃钢逆流式冷却塔,其国产品的代号一般为DBNL-水量数(m3/h)。如DBNL3-100型表示水量为100 m3/h,第三次改型设计的超低噪声玻璃钢逆流式冷却塔。即:水量数(m3/h)=(主机制冷量+压缩机输入功率)÷3.165 
2. 初先的冷却塔的名义流量应满足冷水机组要求的冷却水量,同时塔的进水和出水温度应分别与冷水机组冷凝器的出水和进水温度相一致。再根据设计地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查产品样本给出的塔热工性能曲线或说明,校核塔的实际流量是否仍不小于冷水机要求的冷却水量。 
3. 校核所选塔的结构尺寸、运行重量是否适合现场安装条件 
4. 简要经验值计算公式: 
设备总冷量(KW)×856(大卡)÷3000×(1.2~1.3)=冷却塔水流量 
冷却水系统的补水量包括:1 蒸发损失2 漂水损失 3 排污损失 4 泄水损失 
建议冷却水系统的补水量取为循环水量的1—1.6%,电制冷、水质好时,取小值,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水质差时,取大值。冷却水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多台冷却塔并联时,冷却塔进水管路应设置平衡阀或电动控制阀,平衡管路阻力。 
2.冷却水系统水质较差时,应设计旁滤系统,过滤冷却水。 
3.在有结冻危险的地区,冷却塔间歇运行时,为防止冷却塔水池结冰,应设加热管线。室外冷却水管应保温。 
冷却塔漂水过大是施工调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冷却水量超过额定流量。调节冷凝器进出水阀门,观察出水压力表,把压差控制在额定范围内(一般压差为0.08MPa左右),一般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不行,再去查看布水器喷口喷射角度是否过于朝下,调节冷却塔布水器的喷射角度,使其稍有倾斜(15度)。 
五. 冷凝水系统设计与施工 
通常,可以根据机组的冷负荷Q(KW)按下列数据近似选定冷凝水管的公称直径。 
Q≤7kW DN=20mm Q=7.1~17.6kW DN=25mm 
Q=101~176kW DN=40mm Q=177~598kW DN=50mm 
Q=599~1055kW DN=80mm Q=1056~1512kW DN=100mm 
Q=1513~12462kW DN=125mm Q>12462kW DN=150mm 
注:1. DN=15mm的管道,不推荐使用。2. 立管的公称直径,就与水平干管的直径相同。3. 冷凝水管的公称直径DN(mm),应根据通过冷凝水的流量计算确定 
风机盘管机组、整体式空调器、组合式空调机组等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必须及时予以排走。排放冷凝水管道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沿水流方向,水平管道应保持不小于千分之一的坡度;且不允许有积水部位。 
2. 当冷凝水盘位于机组负压区段时,凝水盘的出水口处必须设置水封,水封的高度应比凝水盘处的负压(相当于水柱高度)大50%左右。水封的出口,应与大气相通。为了防止冷凝水管道表面产生结露,必须进行防结露验算。 
3. 冷凝水立管的顶部,应设计通向大气的透气管。 
4. 设计和布置冷凝水管路时,必须认真考虑定期冲洗的可能性,并应设计安排必要的设施。 
5. 大型电子厂房的MAU机组,AHU机组因冷凝水量大,应考虑回收。回水的冷凝水可以做为冷却塔的补水。 
冷凝水施工中,管道安装一定注意不能倒坡。很多情况都是因为倒坡使冷凝水不能正常排放,导致凝水盘处溢水。安装时存水弯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冷凝水不能排出。 
冷凝水管在吊顶上敷设时,应认真保温,防止结露。

25
2015
09

蒸发冷却技术在东北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前言
蒸发冷却技术是人类最古老的冷却方法之一,对人们并不陌生。早在埃及时代皇帝迫使奴隶们将沙漠的干燥空气吹向盛满水的多孔素瓷罐,以排除多余的热量。近几年来,国际上对蒸发冷即技术在空调中的应用愈加重视,理论上与应用技术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国内蒸民冷却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西北好多地方已得到应用。本文主要阐述蒸发冷却及这一技术在我国东北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了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系统的性能。认为在东北地区采用蒸发冷却技术有显着的节能价值,应大力推广使用。
二、发冷却技术的原理
蒸发冷却技术包括直接蒸发冷却、间接蒸发冷却以及直接蒸发冷却与间接蒸发冷即相结合的二、三级冷却方式。
直接蒸发冷却(简称DEC)是指空气与雾化的水接触,由于水的蒸发,空气和水的湿度都降低,而空气的含湿量有所增加,这个过程叫绝热降湿过程。
间接蒸发冷却(简称IEC)是指把直接蒸发冷却过程中降低了温度的空气和水通过非接触式换热器冷却,那么就可以得到降低温度的空气,但含湿量不增加,此过程为等湿降温冷却过程。
三、在东北地区应用蒸发冷却技术的可行性
直接蒸发冷却的送风空气其温度可以调节,但含湿量不能调节。在空调的焓湿图上看,新风的状态只能沿着等湿线下上移动,当此系统用于在东北地区时,可在其后加上一段直接蒸发冷却装置,这样使得新风的温度和湿度都可以调节,这种联合系统可以在不用机械制冷的条件下满足室内的空调要求。
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全篇》中对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提到:“在气候比较干燥的西部和北部区区如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的全部、吉林的大部份等地,陕西、山西的北部、四川、云南的西部等地,空气的冷却过程,应在优先采用直接蒸发冷却、间接蒸发冷却或直接蒸发冷却与间接蒸发冷却相结合的二级或三级冷却方式。”
从室外气象来看,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的夏季制冷情况,见下表:
地区名称
夏季干球温度℃
夏季湿球温度℃
夏季相对温度%
夏季室外风速m/s
哈尔滨
30.3
23.9
63
3.3
长春
30.5
24.2
57
3.7
沈阳
31.3
25.3
64
3.0
1992年,根据人在室内的舒适度,国际教科文组织曾对夏季室外湿度上限确定为30%—70%RH,露点湿度为17℃的ASHRAE标准,夏季如果使用蒸发冷却系统,它必须俱备两个条件,其一是室外相对湿度小于65%,干球与湿球温度差大于6℃。这样使用这项技术,就可达到显著的效果。
夏季空调系统的运行耗电量和室内状态参数与其运行调节方案有密切的联系,室外空气状态参数的分区是确定运行调节方案的重要依据。考虑到室外空气含湿量对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效果的影响,本模型将夏季室外气象参数分四个区,如图所示,第一区使用直接蒸发冷却,第二区使用双级蒸发冷却,第三区使用间接蒸发冷却,第四区需人工冷源(或深井水),但应先用间接蒸发冷却预冷新风。东北地区处在三、四象限气候状态,使用双级和间接蒸发冷却比较合适。
四、蒸发冷却空调与机械制冷系统的对比
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制冷剂是水。它利用水的蒸发而获得冷量,但蒸发区的水蒸气不必再还原成液态的水。普通的机械制冷也是在制冷剂的蒸发中获取冷量,作为制冷循环还必须将气态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和冷凝器还原为液态,而压缩耗能正是机械制冷的一个主要部份,蒸发冷却正好省去了这一压缩功耗(占整个功率的60%以上),从而体现了它的节能特征。
下面由全国七个城市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与机械制冷空调系统的耗能比较,

 

25
2015
09

冷却塔|水冷式直接冷冻制冷的原理

冷却塔底盆的水通过水泵输送到冷水机的冷凝器对冷凝器进行降温,再流回冷却塔内喷淋而下时通过冷却塔顶上的风扇对水进行了降温后流回冷却塔底盆,就这样周而复始的运行。冷凝器散热同时里面的冷媒液化,再流入蒸发器进行蒸发,而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从而就对蒸发器里的硫酸(槽液)进行了降温,降温后的硫酸通过水泵输送到电镀(氧化)槽,就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25
2015
09

冷却塔|水冷式间接冷冻在电镀(氧化)行业的制冷原理

冷却塔底盆里的水通过水泵输送到冷水机的冷凝器,对冷凝器进行降温。再流回冷却塔内喷淋而下时通过冷却塔顶上的风扇对水进行了降温,再流回冷却塔底盆,就这样周而复始的运行。冷凝器散热同时里面的冷媒液化,再流入水箱内的蒸发器进行蒸发,而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从而就对水箱里的水进行了降温,降温后的水通过水泵输送到热交换器(中间隔开、一边水、一边硫酸),再通过热传递的过程就对硫酸进行了降温,就这样一个循环过程。此款产品其优势在于安装方便,使用寿命相对比直接冷冻的长,酸碱不易腐蚀冷水机。

25
2015
09

大型冷却塔施工方案的改进与探讨

        前言:近期已施工完的冷却塔中,针对冷却塔环基大体积砼易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采用相应的措施预防裂缝等质量问题的发生。在人字柱、通风筒、淋水件预制等项目施工中,对原有的施工方案及工艺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进取得了预期效果,得到同行们的认可,其中部分施工方案已被兄弟单位采纳。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火电机组已由80年代的以300MW机组为主发展到目前的以600MW为主机组。与之配套的冷却系统即冷却塔淋水面积也随之增至7000~9000m2。如何采用最佳的施工方案,施工出质量好、工期短、成本低、安全好的冷却塔是每个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结合本人连续几个大塔的施工实际,总结一下自己对施工方案的改进和几点新的思考供同行们参考。

25
2015
09

冷却塔填料--竹格填料、竹片填料的分析

一、产品概述

为了进一步发挥填料的技术性能,寻求较为理想的制作材质和设计结构,以便能适应机械通风、自然通风冷却的使用,我厂科计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填料阻力不增加的情况下,可通过提高填料的换热性能,增加塔体淋水面积,从而提高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使用效果。该填料不会结团(竹片有一定的刚性)、比表面积大、水力流态好、布水布气效果好,兼有弹性填料和蜂窝填料的优点。并且可以采用传统的安装方法,也可以像悬浮填料一样使用,安装运输均很方便。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竹片蜂窝装填在一个圆饼状的外壳中。竹片蜂窝为几片纵横交错正交呈“#”形正交和插排列的竹片。圆饼状的外壳,其上下底面镂空类似于普通弹性填料,中心有悬挂孔。竹片蜂窝表面粗糙挂膜容易,正交的网格保证良好的布水布气性能,上下底面保证整个填料的安装悬挂,其几何外形也能起到气泡切割的作用,整个外壳是竹片蜂窝的载体,起到固定的作用。

«1»